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志难酬的侠士形象,充满悲凉与孤独感。
前四句写侠士的漂泊生活:白天在燕京繁华街头行走,晚上露宿在荒凉的城门外。曾经一起喝酒的豪侠朋友都已不在,连战国时期著名的信陵君(以养士闻名的贵族)的墓地也长满荒草。这里用古今对比,暗示侠义精神的没落。
中间六句突出侠士的品格:真正的壮士把一句承诺看得比千金还重。他们提着脑袋闯荡万里,可能早上还活着晚上就没了。这种悲壮之情强烈到连天地都为之动容。这里用夸张手法,强调侠士重诺轻生的气概。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感慨:想到这些,诗人抚摸着自己像乱草一样的白发,疲倦地怀念古人,内心忧愁得像被棍棒捶打一样痛苦。这里用"蓬葆"比喻白发,用"捣"形容心痛,生动表现了诗人对侠义精神消亡的痛惜。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和生动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侠士精神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不满,语言直白有力,情感真挚动人。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