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暮扺襄城行馆作

龙陂山色参天半,城内石坊高插汉。
昏时骑马出南门,烟水微茫欲无岸。
沿桥南北皆石堤,铺岸月色何高低。
排空忽奏军门乐,惊起大鱼波面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傍晚抵达襄城时的所见所闻,充满生动的画面感和旅途中的惊喜。

开头两句用夸张手法写景:龙陂山高得仿佛要戳破半边天,城里的石牌坊也高耸入云。这种写法让人立刻感受到襄城地势的雄伟壮观。

中间四句是移动的风景画:黄昏时分骑马出城,看到雾气笼罩的水面几乎看不到边际。石桥连接着两岸的石堤,月光洒在河岸上,形成明暗交错的光影。这里通过"微茫""高低"等词,营造出朦胧柔美的夜色氛围。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寂静中突然响起军乐声,声音大得仿佛要冲破夜空,惊得水里的鱼都跳出了水面。这个意外插曲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既有声音的震撼,又有鱼儿跃动的生机,给旅途增添了一份戏剧性的趣味。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短视频:从高山牌坊的静态开场,到月光水雾的中景推移,最后用军乐和鱼跃的动态收尾,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充满惊喜的黄昏入城记。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