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日赋瓶花

客中春忽尽,僧舍少嘉树。
野草着幽花,荒庭邀一顾。
胆瓶贮远汲,红紫插交互。
虽深攀折怜,且免风雨妒。
新枝若矜宠,昨者便成故。
也复有游蜂,窥寻入窗户。
沾泥落衽席,等是阅朝暮。
微物感吾心,流光去如骛。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旅居僧舍时,看到瓶中插花的感悟。全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哲理。

开头四句写环境:诗人客居他乡,春天突然就过完了。僧舍周围没什么好树,只有野草开着幽静的小花,荒凉的庭院偶尔吸引人看一眼。这里营造出一种孤寂、荒芜的氛围。

中间八句写瓶花:诗人用花瓶装了远处打来的水,插上红红紫紫的鲜花。这些花虽然被折下来让人怜惜,但至少不用再担心风吹雨打。新开的花枝好像很得意,可昨天的花转眼就枯萎了。还有游蜂从窗户飞进来寻找花朵,花瓣掉落在席子上,沾着泥土。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瓶中鲜花短暂的生命历程。

最后四句是感悟:诗人看着这些微小的事物(瓶花、游蜂、落花),联想到时光就像奔跑的骏马一样飞快流逝。这里用"微物"与"流光"形成强烈对比,小花几天就凋零,而时间永远向前奔涌,让人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日常小事(插瓶花)写出大道理(生命短暂)。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新枝得意转眼就枯萎""花瓣沾泥掉落"这些具体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生命的脆弱。最后两句"微物感吾心,流光去如骛"就像一声轻轻的叹息,道出了所有人面对时光流逝的共同感受。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