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鹭巢歌为施渟如明府作
铅山县署南城坳,绿阴冬夏常相交。
豫章之材凡五树,上有鹭鸶来结巢。
东风二月高禖祀,燕子来时岁相遇。
哺雏引子直经秋,此是风标遗种处。
前者代嬗如高曾,后者相继如云仍。
雪衣飘然阅五世,螽斯蛰蛰还绳绳。
我读东京循吏传,鸮变好音虎革面。
雀雏不探童子仁,畴昔传闻今眼见。
施侯到官踰两年,政成三异群称贤。
仁民及物物斯乐,飞鸟依人人自怜。
此地昨曾经寇贼,安集哀鸿繄谁力。
老夫重过十八年,烟火居然万家邑。
佳辰召客开华筵,叶凫缑鹤同翩翾。
酒酣为尔赋长句,侯乎侯乎岂非仙。
豫章之材凡五树,上有鹭鸶来结巢。
东风二月高禖祀,燕子来时岁相遇。
哺雏引子直经秋,此是风标遗种处。
前者代嬗如高曾,后者相继如云仍。
雪衣飘然阅五世,螽斯蛰蛰还绳绳。
我读东京循吏传,鸮变好音虎革面。
雀雏不探童子仁,畴昔传闻今眼见。
施侯到官踰两年,政成三异群称贤。
仁民及物物斯乐,飞鸟依人人自怜。
此地昨曾经寇贼,安集哀鸿繄谁力。
老夫重过十八年,烟火居然万家邑。
佳辰召客开华筵,叶凫缑鹤同翩翾。
酒酣为尔赋长句,侯乎侯乎岂非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通过樟树上的鹭鸶巢穴,歌颂了当地官员施渟如的仁政。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描写铅山县衙南边的一片樟树林,五棵大树上栖息着世代繁衍的鹭鸶。诗人用"风标遗种"形容鹭鸶在这里代代相传,就像人类的家族延续一样。
2. 中间部分用典故赞美施县令的政绩。提到古代好官能让凶猛的鸮鸟改变叫声,老虎变得温顺,连小雀都不怕人。这些传说在施县令治理下变成了现实,说明他施行仁政,连动物都感受到安宁。
3. 最后写施县令到任两年就取得显著政绩,让饱经战乱的地区重现万家灯火的繁荣景象。在庆功宴上,诗人写下这首诗,把施县令比作仙人,表达由衷的赞美。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鹭鸶代代繁衍比喻政通人和
- 通过动物不怕人的细节展现治理成效
- 将现实政绩与历史典故自然结合
- 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最后把清官比作仙人更是点睛之笔
全诗展现了理想的地方官形象:既能恢复经济,又能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这样的官员在百姓眼中确实如同仙人般可贵。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