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池阳书院简喻武公太守二首 其二

华堂百尺采霞披,濂洛风高道在斯。
谁解得民先得士,人能为父更为师。
阶前月照春弦夜,席上云生昼讲时。
从此东南人就学,文翁弦诵谢公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池阳书院的学堂,赞美了喻武公太守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的功绩。

前两句写书院建筑宏伟("华堂百尺"),充满学术气息("濂洛风高"),暗示这里是传承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中间四句用生动的对比手法,说喻太守既是百姓的父母官("为父"),又是学子的良师("为师");既在夜晚批阅文书("阶前月照"),又在白天讲学授课("席上云生")。最后两句预言这里将成为东南地区的学术中心,将喻太守比作汉代兴学的文翁和东晋诗人谢灵运。

全诗通过空间(从建筑到讲堂)、时间(从夜晚到白天)的转换,塑造了一位勤政兴学的官员形象。用"采霞""月照""云生"等自然意象烘托书院氛围,既庄重又富有诗意。最巧妙的是将教育比作"弦诵"(弹琴吟诗),把严肃的办学说得充满艺术美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