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五绝句 其二

高树晚晴鸣一鸠,残秋气懦抵初秋。
最怜几片断蕉叶,吹入邻家织布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晚秋时节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细节的珍视。

首先,诗中提到“高树晚晴鸣一鸠”,意思是高大的树木在傍晚的晴天里,有一只斑鸠在鸣叫。这里通过“高树”和“晚晴”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斑鸠的鸣叫,更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孤独感。

接下来,“残秋气懦抵初秋”一句,意思是虽然已经是晚秋时节,但天气却像初秋一样温和。这里的“气懦”形容天气的温和,给人一种秋天还未完全过去的感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交替。

然后,“最怜几片断蕉叶”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几片断裂的芭蕉叶的怜爱之情。芭蕉叶在风中摇曳,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诗人对这些断叶的怜爱,表现出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关注和珍视。

最后,“吹入邻家织布楼”一句,意思是风把这几片断叶吹进了邻居家的织布楼里。织布楼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断叶被吹入这里,仿佛是生活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的珍视。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寂寞,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的瞬间。这种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的深情描绘,正是这首诗词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