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时局的忧虑。
首句“狂虏何时静,干戈卒未休”直接点明了主题:外敌入侵,战争不断,何时才能平息?这让人们感受到作者对战乱的深深厌恶和对和平的急切期盼。
“乾坤犹半拆,汴泗自东流”则通过比喻,将国家比作被撕裂的天地,而汴河和泗水依然向东流淌,象征着即使国家动荡,自然规律依旧不变,这种对比更突显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无情。
“腥日鼪鼯野,悲风鸿雁秋”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荒野中弥漫着血腥的气息,秋风中传来鸿雁的悲鸣,这些都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最后两句“诸贤江左计,长为晋人羞”则是对当时朝廷中某些人的批评。作者认为他们在江南(江左)的谋划和决策,不仅无法挽救国家,反而让后人感到羞耻。这表明作者对朝廷的无能和腐败感到失望和愤怒。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感慨,表达了对战乱的痛恨、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感染力。
陈必复
陈必复,字无咎,号药房,长乐(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间居封禺山中,结屋为药房吟所。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江湖后集》卷二三)。十一年为林尚仁《端隐吟稿》作序。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山居存稿》一卷。事见《南宋六十家小集·端隐吟稿》序。陈必复诗,据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