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隐

斫得块柴担不起,和云飏下枕头边。
梦魂不涉人间世,肯把黄梅破钵传。

现代解析

这首《樵隐》描绘了一个樵夫砍柴归来的日常场景,却暗藏禅意与人生哲理,读来既轻松又有深意。

前两句写实:樵夫砍了一大块柴,却发现太重挑不动,干脆把柴丢在云雾缭绕的山边当枕头。这个画面很有生活气息——砍柴人也有偷懒的时候,但"和云飏下"的描写让普通场景顿时有了仙气,仿佛柴块化作云朵做的枕头。

后两句转入梦境:枕着"柴枕"入睡后,他的梦魂飘到了超脱尘世的地方。最妙的是结尾"黄梅破钵"的典故(指禅宗五祖传衣钵给六祖的故事),樵夫用幽默的口吻说:我可不想接什么衣钵传承。这种拒绝"成佛作祖"的态度,反而展现了真正的洒脱。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砍柴小事写大智慧。樵夫看似懒散,实则活出了自在:柴太重就放下,不执着功名传承,连做梦都远离俗世纷扰。诗人通过这个形象告诉我们:真正的隐士精神不是刻意追求什么,而是能像丢下柴块一样,随时放下执念。这种"挑不动就不挑"的生活哲学,对现代人缓解焦虑很有启发。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