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南康可斋筑屋武康孟保园池乔木极有思致东野故庐藉以表出感古伤今成重游三十韵
东野英溪英,妙寄寒苦诗。
里社今有井,谁构亭覆之。
想彼异代贤,孤标夺葳蕤。
可斋出帝冑,结庐探幽奇。
分符庐山阳,归葺园与池。
高怀敦薄俗,万象共眇窥。
惟怜时不与,舟壑忽夜移。
身世付永摈,逸驾沦西驰。
我此偶窃稍,荏苒垂三期。
两获憩绝境,真与浮世遗。
牵裾古木底,洗屐官溪湄。
想像贞曜公,沦落长安时。
壮心侔元造,沥思抽肝脾。
衰谢入硬语,难以好爵縻。
此乡所自出,指点馀芳茨。
相去五百年,随胜营诗词。
清扬藉发挥,昧者迷藩篱。
孟公能归欤,赵侯今已而。
罢酒闻清弹,眼在空涕洟。
孰能经始初,欲绵无穷期。
再传至斯荒,旷望逝水悲。
丘壑漫独存,岂不重尔思。
拘情失寝处,触事逢乖离。
无端菊帽破,不管西风吹。
俛仰兴替间,惟馀鸥鹭知。
心遥岁年遒,行将谢尘羁。
我穷吟更穷,逐逐亦已疲。
有愧快士志,名盛位任卑。
制愁游学宫,弗读国朴碑。
四顾云树苍,雅道谁扶持。
里社今有井,谁构亭覆之。
想彼异代贤,孤标夺葳蕤。
可斋出帝冑,结庐探幽奇。
分符庐山阳,归葺园与池。
高怀敦薄俗,万象共眇窥。
惟怜时不与,舟壑忽夜移。
身世付永摈,逸驾沦西驰。
我此偶窃稍,荏苒垂三期。
两获憩绝境,真与浮世遗。
牵裾古木底,洗屐官溪湄。
想像贞曜公,沦落长安时。
壮心侔元造,沥思抽肝脾。
衰谢入硬语,难以好爵縻。
此乡所自出,指点馀芳茨。
相去五百年,随胜营诗词。
清扬藉发挥,昧者迷藩篱。
孟公能归欤,赵侯今已而。
罢酒闻清弹,眼在空涕洟。
孰能经始初,欲绵无穷期。
再传至斯荒,旷望逝水悲。
丘壑漫独存,岂不重尔思。
拘情失寝处,触事逢乖离。
无端菊帽破,不管西风吹。
俛仰兴替间,惟馀鸥鹭知。
心遥岁年遒,行将谢尘羁。
我穷吟更穷,逐逐亦已疲。
有愧快士志,名盛位任卑。
制愁游学宫,弗读国朴碑。
四顾云树苍,雅道谁扶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像一篇穿越时空的日记,用30个韵脚串联起对古人、故园和自身命运的感慨。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怀古与园林
诗人看到武康(今浙江德清)一处由赵南康修建的园林,联想到五百年前东野先生(唐代诗人孟郊)曾在此居住。古木、溪流、亭台这些景物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就像"时光隧道"的入口,让他瞬间与古人隔空对话。
2. 两个文人的镜像
诗中对比了两位历史人物:
- 孟郊(贞曜公):寒门诗人,在长安落魄却写出"硬语盘空"的苦吟诗
- 赵南康(可斋):皇室后裔,修建园林寄托高雅志趣
他们像两面镜子,照出文人无论贫富都在追求精神家园。
3. 诗人的自画像
"我穷吟更穷"等句坦露心迹:
- 像徘徊在古树下的游客,既羡慕古人的风骨,又感伤自己"名盛位卑"的处境
- 看着云树苍茫,担忧传统文化无人继承
- 用"菊帽被西风吹破"的意象,自嘲坚守文人操守的狼狈
4. 永恒的生命思考
最后上升到哲学层面:
- 溪水奔流象征时间无情("旷望逝水悲")
- 只有山丘沟壑长久存在,提醒人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留下的?
- 白鸥成为唯一见证者,暗示文人精神或许能超越时代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景物(古木、破菊帽)承载抽象情感
- 像拼图般把不同时空的人物故事串联
- 不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通过画面自己感悟生命短暂与精神永恒的矛盾
就像我们今天参观历史故居时,突然与古人产生共鸣的体验,诗人用文字凝固了这种奇妙的心灵震颤。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