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诗十五首 其二
放舟龙阳县,洞庭包五河。
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
篙师请小泊,石碇沈泥沙。
是中大无岸,强指苇与莎。
滞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同舟总下泪,自谓喂鼋鼍。
白水日以长,仅存青草芽。
转眄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
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
篙师请小泊,石碇沈泥沙。
是中大无岸,强指苇与莎。
滞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同舟总下泪,自谓喂鼋鼍。
白水日以长,仅存青草芽。
转眄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乘船经过龙阳县(今湖南汉寿)时,在洞庭湖遇到大风浪的惊险经历。
开头说船开到龙阳县,洞庭湖连着五条河。这里用"包"字形象地写出洞庭湖吞吐江河的壮阔。接着风浪突然变大,"汹汹"形容浪涛凶猛,船队迷失方向,大家茫然不知所措。
船夫建议暂时停船,把石锚沉入泥沙中固定。但湖面太广阔,根本看不到岸,只能勉强指着远处的芦苇丛当作参照物。这一停就是三四天,浪头高得像山一样险峻,全船人都吓哭了,觉得自己要喂湖里的巨鳖(鼋鼍)了。
随着水位持续上涨,原本能看见的青草嫩芽也被淹没,眼前只剩下千顷波涛。这时作者突然羡慕起白鸟,它们能自由地飞向青翠的山脚。这个对比特别生动:人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无助,与鸟儿自在飞翔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汹汹""茫茫""嵯峨"这些叠词和比喻,让读者仿佛亲历惊涛骇浪。最后突然转到白鸟的意象,在紧张中透出一丝对自由的向往,就像灾难片中突然出现的宁静画面,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写法既写出了自然威力,又表达了人类在困境中的真实情感。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