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画家程雪研的画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中花卉的清冷韵味和短暂芳华。
上片写画作的精妙。画家用细如螺壳粉末的颜料("螺粉腻"),不画俗套的眉毛或鸳鸯,只画疏朗的花枝。画中花朵仿佛带着寒意("冷韵"),朦胧如烟似乎要随风飘起,连蝴蝶都被迷惑,以为是真的花朵而驻足不去。这里用蝴蝶的错觉侧面烘托画技之高超。
下片转入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像流水一样易逝的青春("流水芳华"),连春风都不能让它永驻画中。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寻常花朵虽然成双成对("花并蒂"),但最终都会凋谢结出青色果实("垂垂子"),暗示再美好的事物也难逃时光流逝。这里透露出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画作虽美却留不住春天,就像人生再灿烂终将老去。
全词用"瘦蝶"、"冷韵"等意象营造出清雅意境,通过画作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怅惘,展现了传统文人画"以画寄情"的艺术追求。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