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集克敏堂遇雪分得六麻

春来不择地,昨日到山家。
蓂已开双甲,梅才吐一葩。
幽人高齿屐,词客短辕车。
坐密毡炉煖,谈深蜡炬斜。
醇醪浮柏叶,生菜馔芹芽。
得岁云初合,迎年霰转加。
影高都着树,点急不成花。
郢国歌同发,梁园简未遐。
光应迷上下,韵各斗尖叉。
应自同欣赏,宁为玩物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在初春时节山中聚会赏雪的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和文人雅致。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聚会前的准备(前六句)
诗人用"春来不择地"开篇,说春天到了哪里都是美景。昨天来到山里的朋友家,发现蓂草已经长出两片叶子,梅花才刚开出一朵。这里用植物生长的细节,点出这是早春时节。主人家穿着高齿木屐迎接,来访的文人乘着短辕车到来,画面感很强。

2. 聚会中的温馨(中间八句)
屋里烧着暖和的炉子,铺着厚毛毯,大家促膝长谈直到蜡烛都烧斜了。喝着柏叶泡的美酒,吃着新鲜的芹菜芽。这时候正好迎来新年,外面的雪越下越大。雪花高高地挂在树上,下得太急反而不能形成完整的花朵。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屋内的温暖酒香,看到窗外急雪纷飞。

3. 聚会的高潮(后六句)
大家像古代郢国人一样即兴作诗,又像梁园文人那样互相赠答。雪光让人分不清上下,诗句却要争奇斗巧。最后诗人说:这样的聚会本就是为了共同欣赏美景,哪里只是为了玩赏雪景本身呢?点出文人雅集的真谛在于心灵交流。

全诗妙在:
- 用"蓂开双甲""梅吐一葩"这样具体的小细节表现早春
- "毡炉煖""蜡炬斜"六个字就画出围炉夜话的场景
- 结尾升华主题,说明文人聚会重在心意相通
- 通篇不用生僻字,却把寻常雪夜写得诗意盎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