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易水

一剑寻仇计本疏,空将督亢入秦都。
于期刎颈田光死,不信荆卿不丈夫。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但作者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

前两句说荆轲带着一把剑去报仇,这个计划本来就不够周密("计本疏"),还把燕国最肥沃的督亢地区的地图献给秦王("空将督亢入秦都"),暗示这个行动注定失败。

后两句提到两个关键人物:樊於期(诗中作"于期")自愿献上头颅,田光为保守秘密自杀。作者认为,有这样视死如归的朋友相助("刎颈"就是割脖子自杀),荆轲怎么可能不是真英雄("丈夫"就是大丈夫、真汉子)?

整首诗的妙处在于:表面看是在批评荆轲计划不周,实际上是通过旁人的壮烈来反衬荆轲的英勇。就像在说"能让这么多人为之赴死的人,怎么可能是懦夫?"这种反话正说的手法,比直接夸赞更有力量。

诗人用短短四句话,既讲清楚了历史事件,又表达了对荆轲的敬意,还引发读者思考:真正的英雄气概,有时候不在于成功与否,而在于敢不敢为信念付出一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