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见(袁宏道评曰:与下首《偶也》俱佳)
昨见食偶者,析偶以为薪。
零星椎股脾,寸尺移居臀。
心胸本无有,斧亦集其垠。
辟彼偃师工,立剖瞬者身。
彼偃师者析,庸以免其嗔。
免嗔岂得巳,为薪岂无榛。
何忘食女德,辛苦二十春。
食偶者答言,当其为偶辰。
我即薪视尔,尔自不我知,我志如此矣。
我欲尔也歌,尔即轩厥舐。
我欲尔也舞,尔即蹈厥趾。
我怒尔唇阖,我笑尔唇启。
凡我所控提,尔即如我自。
尔自不觉知,昧我蓄薪志。
零星椎股脾,寸尺移居臀。
心胸本无有,斧亦集其垠。
辟彼偃师工,立剖瞬者身。
彼偃师者析,庸以免其嗔。
免嗔岂得巳,为薪岂无榛。
何忘食女德,辛苦二十春。
食偶者答言,当其为偶辰。
我即薪视尔,尔自不我知,我志如此矣。
我欲尔也歌,尔即轩厥舐。
我欲尔也舞,尔即蹈厥趾。
我怒尔唇阖,我笑尔唇启。
凡我所控提,尔即如我自。
尔自不觉知,昧我蓄薪志。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木头人偶的寓言,讲了一个关于控制和奴役的深刻道理。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开头描写主人把木偶拆了当柴烧,像拆解人体一样残忍。这里用"劈柴"比喻人对木偶的绝对控制权。
2. 中间用"偃师造偶"的典故(古代传说中会造活木偶的工匠),暗示木偶被造出来就是为了取悦主人。主人说"我早把你当柴火看了",揭露了控制者的真实想法。
3. 最后用排比句展现木偶的悲惨:主人要它唱歌就唱歌,要它跳舞就跳舞,连表情都要随主人心情变化。最可怕的是木偶已经习惯被操控,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处境。
诗人要表达的是:
- 被控制的人就像木偶,渐渐失去自我意识
- 控制者从一开始就把被控制者当工具
- 用"柴火"这个比喻说明,当工具失去价值时就会被无情抛弃
这首诗的厉害之处在于:
1. 用日常可见的木偶比喻人际关系中的操控
2. 对话形式让说理更生动
3. "柴火"的意象贯穿全诗,把抽象的控制关系说得特别形象
就像现在有些人被PUA而不自知,或者打工人被老板压榨还觉得理所当然,这首诗在400年前就说透了这种可怕的关系。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