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池即子美题诗处
华奴才了山香曲,玉奴又拨檀槽续。
后宫竞习清平词,未必细紬三赋读。
曾来此地停征轮,蒲荒菱熟波粼粼。
藏却平生掣鲸手,偶然默笔还惊人。
漫道文章特小技,沈宋见之应夺气。
至今池上行人行,犹为一诗停去骑。
后宫竞习清平词,未必细紬三赋读。
曾来此地停征轮,蒲荒菱熟波粼粼。
藏却平生掣鲸手,偶然默笔还惊人。
漫道文章特小技,沈宋见之应夺气。
至今池上行人行,犹为一诗停去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池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华奴”和“玉奴”两位人物,她们分别弹奏了山香曲和檀槽续,暗示了当时宫廷中的音乐文化。然而,诗人认为,尽管后宫的人们竞相学习清平词,却未必真正理解杜甫(子美)的诗歌。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真正的文学理解与浅显的模仿之间的差别。
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这片南池停留的情景。蒲草荒芜,菱角成熟,水面波光粼粼,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然而,诗人却选择“藏却平生掣鲸手”,即隐藏了自己曾经的豪迈与才华,转而以“默笔”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转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创作的深刻思考:真正的文学力量,往往在低调与内敛中更能打动人。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文章的重要性。他反驳了那些认为文章只是“小技”的看法,认为即便是沈佺期和宋之问这样的文学大家,见到杜甫的诗歌也会感到自愧不如。这里,诗人通过历史的例证,再次强调了文学的价值与力量。
最后,诗人回到了南池的现实场景:至今,池边仍有行人经过,但人们却会因为杜甫的一首诗而停下脚步,驻足欣赏。这一细节,既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永恒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能够超越时间、影响后世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南池的描绘与对杜甫诗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价值的深刻认识:真正的文学,不仅能够打动人心,还能超越时空,影响后世。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创作经历,传递出一种低调内敛、追求真实的文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