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 其六

花垂叶倒露难擎,颈折鹅飞咽不鸣。
渐看湖光平似掌,秋来无处立蜻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荷塘的静美画面,蕴含着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开头两句,“花垂叶倒露难擎,颈折鹅飞咽不鸣”,写的是荷塘中的景象。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低垂下来,连露珠都难以停留在上面,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第二句用“颈折鹅飞”形容飞鸟的姿态,暗示了它们的离去,而“咽不鸣”则进一步烘托了寂静的氛围,仿佛连鸟儿都不愿打破这秋日的宁静。

后两句,“渐看湖光平似掌,秋来无处立蜻蜓”,诗人将视线转向湖面,湖水平静得像手掌一样,没有一丝波澜。然而,这种平静却带来了另一种失落——秋天到了,连蜻蜓都无处落脚。这一句既写出了秋日的寂寥,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荷塘的萧瑟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凋零的淡淡忧伤。诗中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那份难以言说的哀愁,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