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即阳江官舍将令予合婚其乡刘寺丞公代为之媒先以三绝见遗后六年而细子弃帷又三年闻刘公亦谢世癸丑冬徙书室检旧札见之不胜悽惋因赋五首(袁宏道评曰:声有馀痛) 其二

华堂日晏绮罗开,伐鼓吹箫一两回。
帐底画眉犹未了,寺丞亲著绛纱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婚礼的场景,充满了喜庆和温馨的氛围。

“华堂日晏绮罗开”描绘了婚礼的场所华美而盛大,阳光明媚,华丽的帷幕缓缓拉开,象征着婚礼的开始。这里的“华堂”指的是装饰华丽的厅堂,“绮罗”则是指精美的丝织品,用来装饰厅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伐鼓吹箫一两回”描述了婚礼上热闹的音乐场景。鼓声和箫声交替响起,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这里的“伐鼓”是指敲鼓,“吹箫”则是吹奏箫这种乐器,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婚礼上的音乐背景。

“帐底画眉犹未了”描绘了新娘在帐幕中画眉的情景。这里的“帐底”指的是新娘所在的帷幕之内,“画眉”则是指新娘在精心打扮自己,准备迎接婚礼的高潮。这一句表现了新娘的羞涩和期待。

“寺丞亲著绛纱来”则描绘了婚礼中一位重要人物——寺丞亲自穿着红色的纱衣前来参加婚礼。这里的“寺丞”是当时的一种官职,“绛纱”则是红色的纱衣,象征着喜庆和尊重。这一句表现了婚礼的隆重和寺丞对新人的重视。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婚礼的各个细节,展现了一场盛大而温馨的婚礼,充满了喜庆和幸福的气氛。同时,通过寺丞的亲自参与,也表现了这场婚礼的重要性和隆重性。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