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向朋友张子立借驴时写的,表面看是调侃讨驴,实则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说理:你这头跛脚的灰驴("蹇驴"指行动迟缓的驴,"鸽毛青"形容驴毛像鸽子羽毛般灰青色)虽然不起眼,但比那些将来要拉皇家马车的骏马("骅骝"是周穆王八骏之一)更让我喜欢。这里用"皇家马车"暗指功名利禄,表明作者对富贵荣华的淡漠。
后两句转入抒情:我现在最享受的是隐居生活——听听流水松涛("听水听松"),这种闲适才适合我的本性。就算在风雪交加的灞桥(长安送别之地,暗指仕途艰辛),我也不会违背与自然为伴的约定("寒盟"指背弃约定)。最后用风雪意象强化了坚守初心的决心。
全诗妙在借"讨驴"这件小事,用幽默轻松的语气,把普通毛驴和名贵骏马作对比,通过选择毛驴这个象征,婉转表达了不慕荣华、甘守清贫的人生选择。诗中"听水听松""灞桥风雪"等画面既通俗又富有意境,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向往的山林之乐。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