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良归山图

抽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候在烟霞。如今悟得全身计,不似从前博浪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张良功成身退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大佬退休生活指南"。

前两句说的是张良辞官:他摘下官帽离开汉朝(就像现代人递辞职信),老朋友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正在云雾缭绕的山里等他。这里用"烟霞"描绘出仙气飘飘的隐居环境,暗示张良要过神仙般的逍遥日子。

后两句是张良的职场感悟:现在终于明白保全性命的窍门(就像现代人说的"职场生存智慧"),年轻时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那种玩命行为(相当于刚入职场的愣头青)太不成熟了。诗人用"博浪沙"这个著名刺杀事件作对比,突出张良从激进到淡泊的人生转变。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透人生"的智慧:年轻时拼命建功立业,成熟后懂得急流勇退。就像现代人常说的"见好就收",这种人生哲理放在今天依然适用。诗中"赤松相候"的仙气画面与"博浪沙"的刀光剑影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