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万里飘零十二秋,不堪频倚夕阳楼。
壮怀空掷班超笔,久客谁怜季子裘。
瘴雨蛮烟朝暮景,平芜蔓草古今愁。
酒酣欲尽登高兴,强折黄花插满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多年的人,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复杂心情。

第一句"万里飘零十二秋"直接点出主题:诗人已经在外流浪了十二年之久。"万里"说明距离家乡很远,"十二秋"强调时间漫长。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距离让人感到深深的孤独。

第二句"不堪频倚夕阳楼"很形象,诗人说自己经常在黄昏时靠着高楼远望,但每次都承受不住思乡的痛苦。"夕阳楼"这个画面特别能引发共鸣,黄昏时分本就是人最容易感伤的时刻。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历史典故:
- "班超笔"指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这里诗人感叹自己空有抱负却无法实现
- "季子裘"说的是战国苏秦(字季子)落魄时连衣服都穿不暖的典故,表达长期在外无人关心的凄凉

"瘴雨蛮烟"和"平芜蔓草"这两句写景很有特色,用南方潮湿多雾的天气和荒芜的野草,烘托出诗人愁闷的心情。这些景物不仅是眼前所见,更象征着挥之不去的乡愁。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本来想借酒消愁、登高散心,结果喝多了反而更伤感,只能勉强折些菊花插在头上。这个"强折黄花"的细节特别生动,既表现了重阳节的习俗,又透露出诗人强颜欢笑的无奈。

整首诗把漂泊的艰辛、壮志难酬的苦闷、节日思乡的伤感都融合在一起,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特别是最后那个醉醺醺插菊花的形象,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个失意文人借酒浇愁的画面,非常打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