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其二

雾晓铜鱼跃,霜寒阊阖开。
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
别寝严虚位,重阍閟夜台。
柏城空有路,无复属车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宋仁宗去世的作品,用深沉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举国哀痛之情。

前两句"雾晓铜鱼跃,霜寒阍阖开"描绘黎明时分的宫门景象:晨雾中宫门的铜鱼装饰在曙光中闪烁,带着寒霜的宫门缓缓打开。这里用庄严肃穆的宫廷场景暗示皇帝驾崩的沉重氛围。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丧礼场面:哀悼之声传遍四海,灵柩仪仗仿佛从天而降;皇帝生前居住的宫殿如今空置,重重宫门紧闭如同永夜。这些描写既展现了皇家葬礼的宏大场面,又透露出物是人非的哀伤。

最后两句尤为动人:通往陵墓的柏树夹道依然存在,却再也等不到皇帝的车驾归来。通过"路依旧而人不在"的对比,将失去明君的悲痛表达得含蓄而深刻。

全诗没有直接抒发哀思,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宫廷意象——宫门、仪仗、空殿、陵道等,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时代落幕的苍凉。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既保持了皇家挽歌的庄重得体,又将真挚的哀思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展现了宋代宫廷诗歌含蓄深沉的美学特色。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