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闲适的隐居场景,通过生动的自然画面传递出诗人向往宁静生活的心境。
前两句写诗人揽镜自照,发现鬓角已生白发,感叹时光流逝。但随后笔锋一转,说眼前的山溪景色都像洞庭湖一样开阔怡人,暗示他已看淡衰老,享受当下。
中间四句用四个动态画面展现风雨中的自然生机:暴雨打斜了池塘里的莲叶,狂风吹弯了青竹掠过墙头;紫燕匆匆飞离水芹丛生的河岸,白鸥缩着脖子在蓼花滩上打盹。这些画面既有风雨的力度,又带着自然的野趣。
最后两句点题:诗人想戴着斗笠去找那位叫"懒翁"的隐士朋友,带着秋日的清爽之气,一起在透着疏朗窗格的小屋里闲谈。这里的"爽气"既指秋风,也暗喻超脱尘世的心境。
全诗妙在将寻常秋景写得生机盎然,把风雨等自然现象拟人化(怒雨、颠风),又通过紫燕白鸥的动态对比,展现动静相宜的隐居趣味。最后对"懒翁"的拜访,更是点睛之笔,传递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