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生活图景,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首先,诗人提到“问津早似武陵溪”,这里借用“武陵溪”的典故,暗示这里像传说中的桃花源一样,远离尘嚣,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接着,“屋上鹅峰有遁肥”描绘了屋后山峰的宁静和丰饶,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
“醉脸丹时歌雪白,碧山深处染桃绯”这两句用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酒醉时的欢乐场景。醉脸泛红,歌声如白雪般纯净,而远处的碧山深处,桃花盛开,仿佛染上了一层绯红。这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听觉上的愉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林亭缥缈仙翁乐,酒盏交酬花片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林亭中的悠闲生活。林亭仿佛仙境,诗人在其中与友人饮酒作乐,花片随风飘落,仿佛在为他们助兴。这里既有仙境的虚幻感,也有现实中的欢乐,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逍遣个中间日月,赋诗应不送春归”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天地中逍遥自在,享受着时光的流逝。他通过赋诗来记录这美好的时光,仿佛这样就能让春天永远停留在身边。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画面感极强,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欢乐。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