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氏见索新诗

贱子本不学,大贤宜见疏。
奈何手赐教,反谓诗起予。
高义终炯然,内惭良阙如。
得非鲁仲尼,不废狂接舆。
羁旅习荆楚,荒唐存简书。
敢惊和者稀,长恐岁已徂。
云汉回天章,图书秘石渠。
琼瑶落咳唾,寒暑随吹嘘。
百年渭阳悲,万古秦风馀。
嗟我送舅氏,终焉非路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写给舅舅的赠别诗,表达了对舅舅教诲的感激和离别的伤感。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亲人间的深厚情谊。

开头四句,诗人谦虚地说自己没什么学问,舅舅这样有才德的人本应疏远自己,可舅舅却亲手教导他,还夸他的诗写得好。这里用"贱子"自称,体现诗人的谦卑;"大贤"指舅舅,表达尊敬。

中间部分,诗人用历史典故表达复杂心情:像孔子不轻视狂人接舆一样,舅舅没有嫌弃自己;像楚国人记录荒诞故事一样,自己写的诗可能不够好。他担心自己的诗没人欣赏,又感慨时光飞逝。

"云汉回天章"到"寒暑随吹嘘"这几句,用比喻赞美舅舅:舅舅的诗像银河一样灿烂,像皇家藏书一样珍贵;而自己的诗只是舅舅随口指导的产物,像随季节变化的风。

最后四句直接抒发离别之愁:想起《诗经》中描写舅甥之情的"渭阳"典故,更觉悲伤。诗人感叹送别舅舅时,自己却不能像古代贵族那样用豪华马车相送,暗示家境贫寒的无奈。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对比手法突出亲情——学问高深的舅舅与自认浅薄的诗人形成反差,更显舅舅的关爱
2. 善用典故却不晦涩,如"鲁仲尼""接舆"的典故,即使不了解也能从上下文体会含义
3. 结尾的"非路车"含蓄点明家境,让离别更添现实苦涩

这种将个人窘迫、对长辈的敬爱和离别愁绪自然融合的写法,让诗歌既有文人气质又充满生活气息,容易引发普通人对于亲情和成长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