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过陆子和草堂同太史李公文学顾丈其三

孤灯深入坐,稚子远相看。
月动前江白,星垂大泽寒。
鱼枯终有铗,鹖敝不辞冠。
嗟尔屠龙者,清时只钓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深远的夜晚场景,同时暗含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四句是写景:诗人独自在孤灯下静坐,年幼的孩子远远望着他。月光照在江面上,江水泛白,星星低垂在寒冷的湖泽上空。这些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用"鱼枯终有铗"(即使鱼干枯了,鱼钩还在)和"鹖敝不辞冠"(即使羽毛凋零,鸟也不愿脱下帽子)两个比喻,表达自己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尊严和品格。最后两句感叹那些身怀绝技的人("屠龙者"),在太平盛世也只能做个钓鱼人,暗指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

整首诗通过静谧的夜景与深刻的内心独白相结合,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在困境中坚守节操的决心。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古代文人那种既孤独又坚韧的精神世界。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