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吟十首(和山谷荆江亭韵) 其七

经书上卿曰刘子,史称三老为董公。
赵章泉自号晏叟,朱先生一字遁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人物称号串联起四位历史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处世智慧。

前两句提到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刘子(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董公(董仲舒)是提出"罢黜百家"的儒学大家。诗人用"经书""史称"这样的正式称谓,突出他们在官方记载中的崇高地位。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两位宋代隐士:赵章泉(赵蕃)自称"晏叟"(安闲老人),朱熹晚年号"遁翁"(隐居老者)。这两个自取的别号充满生活气息,与前面朝廷认可的尊称形成有趣对比。

全诗通过四组称谓的巧妙排列,展现了两种人生选择:有人追求青史留名(刘、董),有人选择淡泊隐居(赵、朱)。诗人没有评判高低,而是用白描手法让读者自己品味——无论是庙堂之上的贤臣,还是江湖之远的隐者,都活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这种包容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智慧所在。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