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 其二

夜来露重谢嫦娥,造得清霜尔许多。
底事日高犹未落,看他青女嫁羲和。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奇幻景象。

前两句写夜晚的霜露:诗人把月亮比作嫦娥,说昨夜露水太重,嫦娥承受不住,于是降下许多清霜。这里用神话人物来解释自然现象,让普通的霜露变得生动有趣。

后两句写太阳升起后的情景:诗人调皮地质问,为什么太阳都升高了,霜还不肯融化?原来是在看"青女(霜神)嫁给羲和(太阳神)"的热闹。这里把霜的消融过程想象成一场神仙婚礼,霜慢慢融化就像青女羞涩地投入太阳的怀抱。

全诗妙在:
1. 把霜的形成和消融写成神仙故事,充满童话般的想象力
2. "谢""造""嫁"等动词让自然现象有了人的情感
3. 用轻松幽默的语气描写冬日晨景,读来清新有趣
4. 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一个从夜晚到白昼的完整画面切换

这种把普通自然现象写得妙趣横生的手法,正是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