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汝阴三绝(治平四年) 其三

水味甘于大明井,鱼肥恰似新开湖。
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时隔多年重返汝阴时的感受,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最动人的乡愁。

前两句用"水甜鱼肥"的日常细节,瞬间激活了记忆中的故乡味道。大明井的水和新开湖的鱼,不是山珍海味,却是刻在骨子里的家乡印记。这种味觉记忆比任何华丽的描写都更有说服力,让人立刻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后两句用时间跨度制造强烈情感对比。"十四五年"像一记重锤,道出漫长等待的煎熬。梦里想了千百回,如今真站在故乡土地上,反而有种不真实的恍惚感。"少踟蹰"三个字尤其精妙,把那种既想狂奔又怕惊醒美梦的矛盾心情,写得如在眼前。

全诗没有用一个典故,就像和老朋友聊天般自然。但恰恰是这种平实的白描,让每个离乡游子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可能记不清故乡的亭台楼阁,但永远记得巷口那碗面的香气——这就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