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姓杨的官员(待制是官职名)的挽词,通过他的人生轨迹表达了对英才早逝的惋惜。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优秀文人的一生,情感真挚动人。
前四句讲杨待制的人生经历:年轻时在道家名山修行(显示其清高品格),壮年时进入朝廷精英行列("玉笋班"比喻人才济济的朝班)。刚被派到地方担任要职("千里麾符"指赴任),没过几年就突然退隐闲居("香火投闲"暗示可能因病离职)。
后四句转为深深的惋惜:他本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子,家族因他而荣耀("家声大"),但为何官运亨通却寿命短暂("簪绂"指官服,"寿历悭"即寿数短)?最后用"鹓雏"(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比喻这位英才的早逝,连用"遗恨""凋落""泪潸"三个沉重词汇,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捶胸顿足般的悲痛。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堆砌华丽辞藻,而是用"诗书""簪绦"这些日常意象,配合"麾符""鹓雏"等恰当比喻,把一个读书人从奋发有为到英年早逝的历程写得真实可感。最后"泪频潸"的细节,让抽象的哀悼变得具体而深情。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