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远眺时的怅惘之情,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实景:春天草木返青时,诗人望着通向远方的道路,想起难以到达的关山。用"想"字带出思念,"绵绵"既形容道路漫长,也暗指愁绪绵长。
后两句突然转折:本该是闲适的白云,在诗人眼中却因飞得太快而惹人埋怨;夕阳下的群山失去植被覆盖("露童山"),在千里之外显得格外苍凉。这里用白云的"疾"反衬人的滞留,用裸露的山体暗示内心的荒芜。
全诗妙在将空间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眼前的春色越美,远方的不可及就越让人惆怅。诗人没有直接说思念,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人格化处理(恨白云、山露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种求而不得的落寞。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比直白倾诉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