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郡斋书事(到处州已后)

地去京华远,年逢旱暵馀。
群胥同黠马,比户甚枯鱼。
煦妪心空切,澄清志莫舒。
棼丝殊未治,错节讵能除。
听讼棠阴密,行春柳影疏。
宾筵求婉画,僧舍问真如。
踰月窥除目,经时绝传车。
素餐徒自饱,投刃岂曾虚。
盈耳嫌敲扑,堆床厌簿书。
故园无数舍,长日叹归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官员初到地方任职时的复杂心情和生活状态。

首先,作者提到自己远离京城,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这里正遭遇旱灾,百姓生活困苦。他用“群胥同黠马,比户甚枯鱼”来比喻地方官吏的狡猾和百姓的艰难,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接着,作者感叹自己虽然有心为民谋福利,但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让他感到无力。他用“棼丝殊未治,错节讵能除”来形容地方事务的错综复杂,难以理清,表达了自己在治理上的困惑和挫折感。

然后,作者描述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听案审理、巡查春耕。虽然这些工作看似繁忙,但他却感到空虚和厌倦。他用“宾筵求婉画,僧舍问真如”来表达自己在公务之余寻求精神寄托,试图在艺术和宗教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最后,作者通过“素餐徒自饱,投刃岂曾虚”来反思自己的处境。他虽然衣食无忧,但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为民做实事,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他疲惫于繁杂的公务,厌恶无休止的文书工作,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发出“故园无数舍,长日叹归欤”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初到地方任职时的复杂心情。他既有为民谋福的志向,又对现实中的困境感到无奈;他虽身居高位,却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