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作
遇物无污洁,经林失盛衰。
坐令砖似玉,立见发如肌。
乌化瑶池鹤,骓成石阙狮。
倾都陈鹭翿,连野猎麑皮。
山裹青螺髻,城张白凤帷。
佛宫迷铁塔,御路翳金槌。
旟旆纷斜整,鴐鹅杂正奇。
四弦秾李抹,三弄落梅吹。
旧积新仍压,前驱后更驰。
舞狂宁俟拍,行乱不遵歧。
扬布疑非我,何郎竟指谁。
孔淄应不涅,墨素遂无悲。
勇势将门塞,纤形探隙窥。
攲倾愁屋壁,踊跃羡童儿。
盖垤危翻瓮,填坑骇掷卮。
屐深知夜过,蹄浅认朝骑。
冻合将平海,冰坚已实池。
羲和光夺色,鸟雀命悬丝。
后阵多难测,阴机远莫涯。
看云方浩浩,望霁故迟迟(以上《平庵悔稿》卷二)。
坐令砖似玉,立见发如肌。
乌化瑶池鹤,骓成石阙狮。
倾都陈鹭翿,连野猎麑皮。
山裹青螺髻,城张白凤帷。
佛宫迷铁塔,御路翳金槌。
旟旆纷斜整,鴐鹅杂正奇。
四弦秾李抹,三弄落梅吹。
旧积新仍压,前驱后更驰。
舞狂宁俟拍,行乱不遵歧。
扬布疑非我,何郎竟指谁。
孔淄应不涅,墨素遂无悲。
勇势将门塞,纤形探隙窥。
攲倾愁屋壁,踊跃羡童儿。
盖垤危翻瓮,填坑骇掷卮。
屐深知夜过,蹄浅认朝骑。
冻合将平海,冰坚已实池。
羲和光夺色,鸟雀命悬丝。
后阵多难测,阴机远莫涯。
看云方浩浩,望霁故迟迟(以上《平庵悔稿》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和动感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词开头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作者提到“遇物无污洁,经林失盛衰”,意思是说,世间万物本无绝对的洁净与污秽,森林的繁茂与衰败也在不断交替。这种观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暗示了人生和社会的起伏变化。
接下来,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将普通的景象转化为奇幻的画面。比如,“坐令砖似玉,立见发如肌”,形容砖块仿佛变成了美玉,头发如同肌肤般细腻。这些夸张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诗词的视觉效果,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想象。
诗中还描绘了许多动态的场景,如“乌化瑶池鹤,骓成石阙狮”,乌鸦变成了瑶池中的仙鹤,骏马化作了石狮子。这些变化象征着世界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内心的幻想和追求。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进一步描绘了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比如,“舞狂宁俟拍,行乱不遵歧”,形容人们的行为狂放不羁,不再遵循常规。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渴望。
最后,诗词以“看云方浩浩,望霁故迟迟”作结,描绘了云层密布、期待晴朗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象征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充满了哲理和想象力,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审美享受。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