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巡抚准泰进瑞谷图因成是诗以示之
服膺常凛春秋旨,不言祥瑞非沽美。
忽披齐东瑞谷图,或者吾诚未尽喻(叶)。
所幸今年齐果丰,不然䛕颂何足纪。
数郡各图瑞谷茎,一茎数穗垂累累。
曾闻亦可以伪为,其名龙爪别种耳(龙爪谷种之一茎必结数穗)。
即使真谷结穗多,一茎所得能饱几。
嘉禾名书纵有之,吾意在彼不在此。
去年饥馑获少苏,何以喔咻起疮痏。
又闻近有伤农谣(今岁齐鲁有谷贱伤农之叹),亦赖有司善经理。
十歉一丰母遽喜,嗟嗟是吾乃所以。
忽披齐东瑞谷图,或者吾诚未尽喻(叶)。
所幸今年齐果丰,不然䛕颂何足纪。
数郡各图瑞谷茎,一茎数穗垂累累。
曾闻亦可以伪为,其名龙爪别种耳(龙爪谷种之一茎必结数穗)。
即使真谷结穗多,一茎所得能饱几。
嘉禾名书纵有之,吾意在彼不在此。
去年饥馑获少苏,何以喔咻起疮痏。
又闻近有伤农谣(今岁齐鲁有谷贱伤农之叹),亦赖有司善经理。
十歉一丰母遽喜,嗟嗟是吾乃所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乾隆皇帝写给山东巡抚准泰的,表面是夸赞山东粮食丰收的祥瑞景象,实则暗含深意,提醒地方官不要被表面政绩迷惑。全诗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
乾隆皇帝先说大道理:我平时最重视民生疾苦(春秋旨代指《春秋》中关心百姓的精神),不爱搞"祥瑞丰收"这种面子工程。但今天突然看到山东官员呈上的"多穗嘉禾图",或许是我之前没把话说明白?
接着他摆事实:今年山东确实丰收了,不然这种吹捧根本站不住脚。好几个郡都上报了"一茎多穗"的奇观,但皇帝直接戳破——这可能是用特殊品种(龙爪谷)造假,就算真有多穗,一株庄稼又能多收几粒米?史书里记载祥瑞多了去了,但我的关注点根本不在这里。
笔锋一转谈到现实问题:去年刚闹完饥荒百姓缓口气,今年又出现"谷贱伤农"(粮食降价反而害苦农民)的新问题,全靠地方官妥善调控。最后皇帝敲打官员:十次歉收一次丰收,别急着高兴!这才是我想强调的重点。
全诗亮点在于:
1. 皇帝用"祥瑞图"作引子,实则教官员务实——拒绝形式主义,关注真问题
2. 直接揭穿可能的造假行为,展现清醒的执政思维
3. 连续抛出"饥荒后遗症"和"丰收新困境",体现辩证思维
4. 结尾"十歉一丰"的比喻,堪称古代版"不忘初心"的告诫
这种领导批阅报告的方式,既给足下属面子(肯定丰收),又精准点出问题(反对浮夸),还给出工作方向(解决谷贱伤农),堪称古代公文写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