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道院 其二 (庚子稿,清光绪二十六年)

林外方塘塘外山,洞门高下锁烟鬟。
藤阴满院闻蝉语,云气当轩待鹤还。
绝妙文心惟曲折,最难仙福是清閒。
海天归去犹留梦,他日相思浩渺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逸世界,充满宁静与仙气。

开头两句写景:树林外有一方池塘,池塘外是青山,山洞的门高低错落,仿佛锁住了山中缭绕的云雾。这里的“锁烟鬟”用得很巧妙,把山间的雾气比作女子的发髻,显得柔美而神秘。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藤蔓的阴影覆盖整个院子,蝉鸣声声入耳;云雾在窗前浮动,仿佛在等待仙鹤归来。诗人认为,最绝妙的文章在于曲折有致,而最难得到的仙福则是清闲自在。这两句点明了诗人的追求——不慕繁华,只爱清净。

最后两句写离别:即便离开这片海天仙境,梦里仍会留恋,日后相思之情将如浩渺烟波,绵延不绝。这里的“浩渺间”既指空间上的遥远,也暗喻思念的深长。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空灵,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离愁。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山水之间,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悠然。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