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文昌阁二首(即八景之一文昌帝君阁。) 其二

沧瀛远近掌中收,那羡元龙百尺楼。
暮鼓晨钟归贝院,青霜紫电景名流。
挂帆细雨春堤外,驻马垂杨古渡头。
万里长风能破浪,几人投笔觅封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望远时的壮阔景象和豪迈情怀,语言生动,画面感很强。

首联"沧瀛远近掌中收,那羡元龙百尺楼"用夸张手法说站在文昌阁上,仿佛能把整个大海都收在掌心,连著名的百尺高楼都不值得羡慕了。这里展现了登高时的开阔视野和胸襟。

颔联"暮鼓晨钟归贝院,青霜紫电景名流"描写了两种景象:寺庙的钟鼓声和文人雅士的风采。"贝院"指寺庙,"青霜紫电"形容宝剑的光芒,暗喻才子们的文采风流。

颈联"挂帆细雨春堤外,驻马垂杨古渡头"转入具体景物描写:春雨中扬帆的船只,垂柳下的古老渡口。这两句像一幅水墨画,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尾联"万里长风能破浪,几人投笔觅封侯"是全诗高潮。前句化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典故,表达远大志向;后句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感叹真正能建功立业的人很少。这里既有豪情壮志,又带着些许感慨。

整首诗从登高写景开始,逐渐融入历史典故,最后抒发人生抱负。诗人通过远近景物的切换、动静结合的画面,展现了一个胸怀壮志的文人形象。语言流畅自然,用典贴切,读来既能感受到美景,又能体会到诗人复杂的心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