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田秋林读书图
读书秋树根,我爱杜陵句。
风流白石翁,洒翰有同趣。
高斋傍疏林,落叶纷无数。
天空景物澄,幽人独寐寤。
临窗手一编,游目屏繁虑。
由浅渐入深,得新讵忘故。
所乐难强名,终身无餍饫。
据梧吟高风,时与黄炎晤。
风流白石翁,洒翰有同趣。
高斋傍疏林,落叶纷无数。
天空景物澄,幽人独寐寤。
临窗手一编,游目屏繁虑。
由浅渐入深,得新讵忘故。
所乐难强名,终身无餍饫。
据梧吟高风,时与黄炎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读书的闲适画面,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点题(前四句):
诗人借用杜甫(杜陵)的诗句"读书秋树根"开篇,表达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敬仰。同时提到明代画家沈周(白石翁)的画作,说明自己和这些前辈有着相同的雅趣——在秋天静心读书。
2. 读书场景描写(中间八句):
生动描绘了秋日书斋的景象:疏朗的树林、纷飞的落叶、澄澈的秋空,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重点刻画了读书人(幽人)的状态:临窗捧书、排除杂念、由浅入深地阅读,在温故知新中获得持续的精神满足。
3. 精神境界升华(最后四句):
诗人将读书的快乐比作永远吃不饱的美食,说明这种精神享受是无穷尽的。结尾处想象自己像古人一样倚着梧桐吟诗,仿佛能与上古时代的黄帝、炎帝对话,表达了通过读书与古人神交的崇高境界。
全诗通过"落叶""书斋""梧桐"等典型意象,将秋日读书的闲适与古人对话的深邃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读书明理"的精神追求。诗中"由浅入深""得新不忘故"等句,至今仍可作为读书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