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新年时的场景,但并没有热闹喜庆的气氛,反而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感觉。
首句“贵竹逢新岁,寂寥空馆时”,说的是在新年的时候,贵竹(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竹子)依然矗立,但所处的环境却是空荡荡的馆舍,给人一种寂寞的感觉。这里的“寂寥”和“空”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泉声为滴漏,原烧作晨曦”,泉水的声音像古代的计时器滴漏一样,昼夜不停地响着,而原野上的火光则像是晨曦一样,带来了一丝光亮。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宁静。
“野戍击柝早,山衙开印迟”,描述的是野外的戍楼早早地敲响了柝声(古代报时的器具),而山中的衙门却迟迟没有开始办公。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懒散。
最后一句“春盘罗鬼菜,冻体欲流澌”,说的是在春天的盘子里摆满了各种蔬菜,但身体却因为寒冷而快要冻僵,像冰一样要融化了。这句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身体的寒冷,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新年时的孤独和冷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虽然没有直接的情感表达,但通过场景的描写和对比,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