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晓入太和洞

转觉冈峦峻,难容地脉回。
客方升阁望,山欲渡溪来。
市郭灯初暗,帆樯雾未开。
半时心境澈,孤坐此层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清晨进入太和洞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心境。

开头两句写山路险峻,山势陡峭得连地脉(可以理解为山势走向)都难以回转,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山路的艰险。但接下来笔锋一转,通过"客方升阁望,山欲渡溪来"的拟人化描写,让静止的山峦仿佛有了生命,要跨过溪流来迎接游客,这种主客交融的写法十分新颖。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远处城市的灯火渐暗,江上船帆还被晨雾笼罩,而作者却在这半时辰里获得了心灵的澄澈。最后"孤坐此层台"的独处画面,与前文喧嚣的市井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作者超脱尘世、享受孤独的精神境界。

全诗最妙的是将登山过程转化为心灵净化的旅程。山路越险,心境反而越通透;外界越昏暗(灯暗、雾浓),内心却越明亮。这种反差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宁静不在环境,而在心境。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告诉我们:有时候,独坐高台看云雾缭绕,比身处繁华更接近生命的本真。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