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夜宿船上时,思念远方学生们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用"红舷乌榜"(红漆船边和黑色船桨)的鲜明色彩,生动描绘出作者独坐船头的场景。虽然人还没分别,但已经格外想念学生们,这种矛盾心理很打动人。
中间四句是情感核心:作者一方面觉得教书育人是流传千古的责任("千秋责"),一方面又自谦年老才疏,不敢当学生的老师("一字师")。"云山""烟水"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师生分隔两地的惆怅。
最后两句最精彩:作者回望曾经和学生们击筑(一种乐器)高歌的地方,现在只能独自在船上写新诗。通过今昔对比,把对教学时光的怀念、对学生的牵挂,都浓缩在"柔翰"(毛笔)这个细节里。
全诗妙在把老师的责任感和思念之情糅合在一起,既有"为师不易"的感慨,又充满温暖的师生情谊。语言清新自然,就像老师在和学生拉家常,读来亲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