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袁昌州诗二首 其二

客子叹途穷,此别异西东。关山嗟坠叶,歧路悯征蓬。

别鹤声声远,愁云处处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

开头两句“客子叹途穷,此别异西东”,直接点出游子(离家在外的人)感叹前路艰难,与友人分别后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暗示未来的漂泊无依。

“关山嗟坠叶,歧路悯征蓬”两句用比喻手法,把游子比作飘落的树叶和随风飞散的蓬草,关山(高山险阻)和歧路(岔路)象征人生旅途的艰难和迷茫,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力的漂泊感。

最后两句“别鹤声声远,愁云处处同”进一步渲染离别的哀愁。鹤的鸣叫声渐渐远去,象征友人渐行渐远;而“愁云处处同”则说无论走到哪里,心中的忧愁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挥之不去,强调孤独是普遍而深重的。

整首诗语言简洁,但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物(落叶、飞蓬、鹤鸣、愁云)的比喻,生动表达了游子的艰辛、离别的痛苦以及无处排解的孤独,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