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八十五首 其七十三

足不履地,头不顶天。
才识双涧,便见双泉。
问有今古,答无正偏。
若也未晓,细嚼黄连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四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洞察本质的哲理。

第一句“足不履地,头不顶天”描绘了一种超然的状态。行走时脚不接触地面,头顶也不触碰到天空,象征一种不被世俗束缚、不受现实局限的境界。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超越了物质世界的限制。

第二句“才识双涧,便见双泉”则强调了洞察力和领悟力的重要性。当你真正理解并认识了“双涧”(可能象征复杂的事物或道理),就能看到“双泉”(即事物的本质或真相)。这里讲的是通过深刻的认知,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

第三句“问有今古,答无正偏”涉及时间和真理的问题。无论问题涉及过去还是现在,答案都不应带有偏见或主观倾向。这提醒我们,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追求真理时应保持客观和中立。

最后一句“若也未晓,细嚼黄连”则用黄连的苦涩来比喻深刻理解的过程。如果你还不明白,那就需要像咀嚼黄连一样,细心体会、深入思考。这表明真正的领悟往往需要经历痛苦或艰难的思考过程。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洞察本质的智慧,鼓励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世界时,保持心灵的自由和深刻的思考。

释妙伦

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即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