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梁山画像赞

从事毛锥,壮夫不为。
置书学剑,弓号马嘶。
不斩楼兰,夫何自欺。
堂堂梁山,襟利带夔。
帝轸遐方,详延瑰琦。
良马素丝,组以五之。
维贤作牧,任以抚绥。
抚绥伊何,恩斯勤斯。
岂惟怀恩,亦复畏威。
庶靖氛埃,以偃鼓鼙。
昔人可师,感夜半鸡。
哂乃阿瞒,横槊赋诗。

现代解析

这首《王梁山画像赞》用豪迈的语言赞美了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英雄的成长转变
开头用对比手法写王梁山的人生选择:普通人觉得"拿毛笔没出息",他却先读书后习武("置书学剑")。"弓号马嘶"四个字立刻让人感受到战场气息,而"不斩楼兰,夫何自欺"用楼兰典故表明他立志建功立业的决心。

二、英雄的威武形象
"堂堂梁山"像电影特写般展现其英姿,"襟利带夔"说他衣襟带风如同古代神兽般威风。皇帝派他去远方("帝轸遐方"),用五匹白马拉车("良马素丝")的排场,突显其尊贵身份。

三、英雄的治国智慧
他管理百姓讲究"恩威并施":既要施恩("恩斯勤斯")让人感恩,也要立威("亦复畏威")使人敬畏。最后用曹操"横槊赋诗"的典故,把王梁山比作能文能武的曹操,但"哂乃阿瞒"的"哂"字又带着一丝对曹操的调侃,反衬王梁山更胜一筹。

全诗就像给英雄画像:先画他弃文从武的转变,再描摹他威风凛凛的外在形象,最后刻画他治理有方的内在智慧,活灵活现地塑造出一个立体饱满的英雄形象。诗中战马嘶鸣、衣襟带风的动态描写,让静态的画像仿佛动了起来,充满感染力。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