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筑城》描绘了古代修筑城墙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辛劳。
首先,诗中提到“城复于隍四十年”,意思是城墙在护城河的围绕下已经存在了四十年,但“荆吴忽尔举烽烟”暗示了荆州和吴地突然爆发了战争,局势紧张。这说明即使有了城墙,国家的安宁仍然面临威胁。
接下来,“雄藩已设金汤固,惟婺还如铁瓮坚”描绘了各地藩镇已经设下坚固的防御工事,尤其是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带)的城墙如同铁铸一般坚不可摧。这里的“金汤”和“铁瓮”都是形容城墙的坚固,突出了防御工事的重要性。
然后,“十万役夫操畚锸,三层埤堄列戈鋋”描绘了成千上万的民工拿着工具修筑城墙,城墙上还布满了三层防御工事和武器。这里的“畚锸”是古代的工具,“埤堄”指的是城墙上的防御设施,“戈鋋”则是武器。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修筑城墙的庞大工程和紧张气氛。
最后,“引锥蒸土民劳止,但愿皇图际幅员”表达了民工们的辛劳,他们用锥子般的工具夯实城墙,用蒸土的方法加固,虽然劳累,但他们只希望国家的疆土能够稳固,皇室的统治能够长久。这里的“引锥蒸土”是古代修筑城墙的工艺,“民劳止”则透露出人民的疲惫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修筑城墙的场景,反映了古代战争频繁、人民劳苦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
吴景奎
(1292—1355)婺州兰溪人,字文可。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后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博学,尤善为诗,词句清丽,有唐人风。有《药房樵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