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君仪太祝签判奉宁军

社雨燕巢空,古陂菱叶老。
燕去春当还,菱枯秋不早。
莫以西风高,于焉乱怀抱。
指途无几里,驶马一秣草。
彼美贤主公,文章为世宝。
笑谈樽俎间,勿负风月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送别友人张君仪赴任时所作,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生际遇的巧妙结合,传递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用"社雨燕巢""古陂菱叶"描绘了一幅春秋更替的自然画卷:春雨中燕巢已空,池塘里菱叶枯黄。这里用燕子秋去春回、菱角枯萎重生的自然规律,暗示人生聚散无常本是常态。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劝慰友人不要因秋风萧瑟而伤感。用"驶马一秣草"这个生动的比喻,说人生路途其实不长,就像马儿吃顿草的功夫就能到达目的地,体现诗人举重若轻的智慧。

后四句将目光转向未来,用"贤主公""文章宝"称赞友人即将辅佐的贤明上司,以"笑谈樽俎间"描绘把酒言欢的温馨场景。最后"勿负风月好"堪称全诗点睛之笔,既是劝友人珍惜良辰美景,更是提醒要保持豁达心境——人生路上虽有离别,但更有美酒、佳友与清风明月值得珍惜。

全诗就像朋友间促膝谈心,没有华丽辞藻,却用燕子、菱角、秋风、骏马等日常意象,把人生哲理说得明白如话。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温暖豁达的人生态度:看淡离别愁绪,珍惜当下美好,相信前路自有知己与风景。这种穿越千年的生活智慧,至今仍能给我们启发。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