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时在竹园里意外看到梨花开放,因而怀念兄长子中的情景。全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深秋梨花的独特魅力,并寄托了思念之情。
首联用春雨中的春花易凋零与深秋梨花的持久开放作对比,突出梨花在寒冷季节依然盛开的顽强生命力。颔联进一步描写梨花的高洁品质——它比菊花更稀少珍贵,仿佛秋霜特意保护着它娇嫩的花朵。这里用拟人手法,把霜写成有情感的存在。
颈联笔锋一转,说梨花并不因为山中节气变化而匆忙开放,而是保持自己的节奏。这里暗含对兄长品格的赞美。尾联点明主旨:诗人远望行人,想折一枝梨花寄给兄长,却又怕这深秋的梨花会被误认作梅花。这个有趣的误会既写出梨花开得意外,又暗含"梅花寄远"的典故,把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而动人。
全诗妙在将寻常的梨花写出新意,通过季节错位的花开现象,自然引出对亲人的牵挂。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情感真挚而不矫饰,展现了宋代诗歌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特点。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