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自会城来传老友翁萝轩龚蘅圃之意垂讯近状口占报之

径荒居又陋,过懒户常关。
时事罕闻见,旧交疏往还。
嗜从滋味薄,诗到应酬删。
二老知予者,因风一慰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隐居老人写给两位老朋友的回复信,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清贫自足的生活状态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四句像在唠家常:我家门前小路都长满荒草了,房子又小又破,因为太懒连门都经常关着。现在外面发生啥新鲜事我都不知道,和老朋友们也渐渐少了联系。这里用"径荒""居陋""户常关"这些细节,生动勾勒出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居者形象。

五六句转向内心世界:现在吃东西不讲究味道好坏(暗示粗茶淡饭),写诗也懒得应付场面话。这两句特别有意思,表面上说对生活要求变低了,实际透露着一种"活得真实"的骄傲——不需要美味佳肴撑场面,也不写虚伪的应酬诗。

最后两句温情满满:只有你们二位最懂我,听到你们托人问候的消息,我这老脸都笑出褶子啦!用"因风一慰颜"这样生动的表达,把接到朋友问候时那种心头一暖的感觉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就像老友间的微信语音,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透着真情。通过柴米油盐的小事,展现了一个远离喧嚣、活得通透的老人家形象,更让人感受到历经沧桑后依然纯净的友谊。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洗尽铅华后的质朴与真诚。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