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镜湖舟中

南国佳人字莫愁(韦庄)。
步摇金翠玉搔头(武元衡)。
平铺风簟寻琴谱(皮日休),醉折花枝作酒筹(白居易)。
日已暮(郎大家),水平流(白居易)。
亭亭新月照行舟(张祜)。
桃花脸薄难藏泪(韩偓),桐树心孤易感秋(曹邺)。

现代解析

这首《鹧鸪天·镜湖舟中》是一首巧妙的"集句词",就像用不同诗人的名句拼出一幅新的画卷。全篇通过零散的句子组合,却呈现出完整的意境,讲述一位女子在湖上泛舟时的孤独与哀愁。

上片用四位诗人的句子描绘女子的形象:她像韦庄笔下的南国佳人莫愁那样美丽,戴着武元衡描写的华丽首饰,在皮日休写的风簟(竹席)上翻琴谱,又像白居易诗中的雅士折花枝当酒筹。这些句子拼凑出一个优雅但寂寞的女子形象——虽然环境华美,却只能独自饮酒弹琴。

下片转入暮色中的湖景:借用郎大家和白居易的句子写黄昏水流,张祜的"新月照行舟"点出时间推移。最后用韩偓的"桃花脸藏泪"和曹邺的"桐树感秋",把女子的容颜比作带雨桃花,把孤独的心比作感知秋意的梧桐,道出她强忍泪水、内心敏感脆弱的状态。

全词最妙处在于:看似各不相关的诗句,被重新组合后产生了新的情感逻辑。就像用不同颜色的丝绸拼出一件新衣裳,既保留原句的美感,又形成新的意境。不需要直接写"孤独",但通过"醉折花枝""新月行舟"这些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舟中人的寂寞。这种"不言情而情自现"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含蓄之美的体现。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