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谷见和移居诗有听雨并宜东郭住看云各就北窗眠之句筠谷新宅亦在东城再用前韵奉赠四首 其四
蛮触纷争百不闻,陶泓日日共馀勋。
玉堂故事归田录,委巷丛谈灌圃云。
慧业君参无上法,衰颜我避少年群。
敢言二老成来往,听雨听风或可分。
玉堂故事归田录,委巷丛谈灌圃云。
慧业君参无上法,衰颜我避少年群。
敢言二老成来往,听雨听风或可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筠谷的赠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安享田园生活的闲适心境。
前两句"蛮触纷争百不闻,陶泓日日共馀勋"说作者完全不理会世间那些无谓的纷争,每天只顾着和笔墨相伴。"陶泓"指砚台,代表文人雅趣。
中间四句用典故展现生活情趣:"玉堂"指翰林院,"归田录"是欧阳修记录退休生活的书,这里比喻悠闲的田园生活;"灌圃云"暗用陶渊明种菜的典故。说朋友参透了人生智慧,而自己则主动避开年轻人的热闹场合。
最后两句"敢言二老成来往,听雨听风或可分"最有意境:两位老人时常来往,可以一起听雨听风,也可以各自静享这份闲适。这里的"可分"不是分开,而是说既能共享也能独享这份雅趣。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退休文人淡泊名利、寄情自然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听雨听风"的意象,把文人雅士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