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

风烛浮生强自宽,百年已份亦堪哀。
技高冯妇惹讥刺,才尽江郎愧老残。
人世波涛多阅历,天涯沦落感孤单。
眼前处境终非善,应付裕如事事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风烛》以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口吻,道尽了人生晚景的无奈与坚韧。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生命感悟。

首联"风烛浮生强自宽,百年已份亦堪哀"以风中残烛比喻衰老的生命,明知人生将尽仍要自我宽慰,这种"明知结局却要强撑"的矛盾感,奠定了全诗苍凉又倔强的基调。

颔联用两个典故自嘲:冯妇(古代勇士)暗指自己曾有过人本领却遭人嘲笑,江郎(南朝才子江淹)则暗喻如今才思枯竭。这种"曾经辉煌,如今落魄"的对比,生动展现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落差。

颈联"人世波涛多阅历,天涯沦落感孤单"像是老人的人生总结——见过大风大浪,最终却陷入孤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感孤单"三字,直接点明物质困顿之外的精神困境,比单纯说贫穷更触动人心。

尾联最见功力,前句老实承认处境糟糕,后句却用"应付裕如"这个反差巨大的词——明明事事艰难,偏要表现得从容不迫。这种"硬撑的体面",恰恰展现了中国人面对逆境时特有的韧性。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老人坐在你面前絮絮叨叨。它的魅力正在于这种真实的衰老体验:承认力不从心,却又不肯完全认输;明知处境艰难,仍要保持尊严。这种复杂而真实的心态,让不同年龄的读者都能找到共鸣——年轻人看到人生不易,中年人看到职场焦虑,老年人则看到自己的影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