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去拜访梅尧臣(号都官)墓地时的有感而发。全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北宋诗人的深切怀念。
前两句简单交代地点:在宛陵城南的柏山寺,走到西厢就看到了梅尧臣的旧祠堂。这里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我们平时说"走到哪儿看见什么"一样自然。
中间四句是情感的核心。"人物欲观喜佑老"是说想看看梅尧臣的样貌("喜佑老"是梅尧臣的别称),但只能看到欧阳修(号醉翁)为他写的墓志铭。这里用"空有"二字,透露出遗憾——文字再美,也换不回真人了。"银章粉墨"指墓前的装饰,"金薤琳琅"形容碑文精美,但这些华美的东西都只是外表,更反衬出斯人已逝的怅惘。
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看到河豚在春水中游动(梅尧臣生前写过著名的《河豚诗》),顿时想起他的风雅品格,忍不住细细吟诵他的诗篇。这里用日常景物触发回忆,就像我们闻到某种味道突然想起故人一样自然真切。
全诗没有夸张的悲痛,而是用"旧祠""铭文""河豚"这些具体事物,层层递进地展现怀念之情。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平淡中见深情的笔法,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真正的思念,往往藏在最普通的生活细节里。
滕珂
滕珂,初任宣城丞(清光绪《宣城县志》卷一一)。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知华亭县(清光绪《华亭县志》卷一一)。历知永福县,南雄州佥判,知新州(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今录诗二首。